國家統計局4月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,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28213億元,同比增長7.4%。一個超出預期的GDP數據,一個恰到好處的發佈時機,釐清了中國經濟的很多頭緒。
  今年以來,伴隨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,中國經濟是否需要重歸刺激之路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。在對政策是否會變動的密切關註中,今年鐵路固定投資額度提高以及1000億元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出台,被不少人解讀為“刺激已悄然啟動”。與之相配合的是,部分地方樓市轉淡,也令一些地方再起救市衝動。有媒體做了一道加法,各地醞釀的各種刺激計劃或已高達7萬億元。
  中國經濟非得走刺激——衰落——再刺激的老路嗎?2008年規模宏大的刺激計劃,在推動GDP快速增長的同時,也催生出許多副作用。普遍的產能過剩、“三高”產業嚴重破壞環境、行政審批職能得以強化等一系列問題,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困擾。如果重蹈刺激覆轍,不僅使得中國經濟增長的空間被透支到無以復加的地步,而且推動行政職能轉變、產業轉型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,也可能再受干擾。
  就在“刺激”論調抬頭之時,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給出了最明確的答案:不會實施強刺激。不實施強刺激,不只是主觀意志可以決定的,還必須建立在良好的經濟表現基礎上。否則,今年空前的就業壓力,將無法得到有效緩解,經濟就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苗頭。
  事實上,正是基於對地方債務風險、一些產業面臨強力調整等情況的擔憂,國外關於“中國經濟將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最大隱憂”的輿論也再度甚囂塵上。猜測也好,刺激衝動也好,各種議論也好,都需要數據予以回答。因此,今年中國經濟首季數據,格外引人關註。
  而目前公佈的數據足以令人心安。GDP增幅7.4%,雖然比上季度有所放緩,但仍超出此前7.3%的預期,表明中國經濟的肌體依然相對強壯。更值得肯定的是,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49%,比上年同期提高1.1個百分點;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為64.9%;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也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。這表明,內需而非投資對GDP的貢獻率在持續提高,而這種提高也能夠帶動就業崗位的增加。
  這些數據如同一份說明書,向外界說明瞭兩點:一是中國經濟還在合理區間運行,無需非常態的、有副作用的刺激;二是各領域的結構調整和改革,也不會因為GDP的臨時變化而欲行又止。
  這就是經濟的真實增長而非泡沫增長。這種增長,是在沒有放開流動性改變貨幣政策的同時,還堅決推進削減“三高”產能的情況下完成的,這說明,改革確實能夠發掘出增長動力,而且比貨幣發掘的增長動力令人踏實得多。正是因為沒有輕啟貨幣開閘刺激經濟之策,物價總水平也基本保持了穩定。一季度,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.3%,比上年同期低0.1個百分點。
  不過也要看到,在呈現出健康膚色的中國經濟肌體中,確實還有一些需要重視的隱患。一是3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1.47 %。儘管與其他新興經濟體外資出走的情況截然不同,但至少說明優化對外開放環境仍是必需的功課。二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負2.3%,這種趨勢已持續25個月。其中尤需辨明:哪些是生產不活躍所致,哪些是削減“三高”產能所致。
  靚麗數據,告訴我們的是堅定走新路而不回到刺激老路上的信心;不佳數據,告訴我們的是改革的必要性。刺激不是政策的底盤,改革才是政策的底盤。堅持這一點,中國經濟就可長期保持基本健康發展。
  (徐立凡,海外網專欄作者)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k23hkwix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